红星新闻网(记者 夏思扬 实习生 宋怡萱)8月21日报道世运会期间,天府之国的大街小巷迎来了全球宾客的探访。而成都银行用一个个“零钱包”和一支支志愿服务队,构筑起一张覆盖吃、住、行、游、购的金融支付便利网络,让来蓉游客感受到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汇兑柜台:一杯“苦荞茶”传递成都“人情味”
8月6日,成都银行武侯支行营业厅的外汇柜台迎来了一位外籍客户。客户经理小郑注意到他一脸茫然的神色,立刻迎上前,用流利的外语询问这位客户的需求。原来她是从波兰来成都旅游的,想要将100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小郑热情地引导这位外籍游客坐下等候,同时递来一份小小的“惊喜”——一杯散发着浓郁谷物焦香的茶饮,“这是我们银行待客茶,属于地道的‘成都味’,请您品尝!”

“味道很特别,有一股烤麦子的香味?”游客说。“这是我们四川特产苦荞茶!”小郑笑着介绍苦荞茶的特点,“很多客人都挺喜欢这个味道,清热降火很健康。”一杯小小的茶饮,让公式化的换汇过程,充满着成都特色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仅仅几分钟,兑换的人民币已经整理好放在点钞槽里,游客接过现金,端着纸杯笑着挥手告别,“这杯茶的味道,让我记住了成都银行。”

世运会期间,成都银行营业部、资阳分行等以“金融护航世运,服务温暖蓉城”为主题,搭建了9个临时服务区,不仅配备了移动智能终端,方便市民及游客获得零钞兑换、账户查询等便捷金融服务,还准备了应急药箱、充电宝以及世运会知识手册及赛事日程表等,收获群众频频点赞。
武侯祠旁:“三国故里”遇上“支付新解”
8月15日的武侯祠商圈,人潮涌动,随着世运会的召开,能看到很多外国人的面孔。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武侯祠,是不少“老外”的打卡圣地。商圈附近的美食街,更是让不少外籍游客开启“逛吃”模式。
“Can I help you, sir?”说话的是成都银行武侯支行党员志愿者小王。她身着红色的金融志愿者马甲,和她的团队一起正在进行“三国故里新体验,世运支付更蜀爽”现金支付便利化宣传活动。
遇到缺乏零钞面临支付困难的外籍游客,小王和同事们会主动给他们提供“零钱包”兑换及外币兑换服务,并向他们介绍支付便利、跨境金融等,同时还为现场参与活动的游客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让大家在体验金融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成都的热情好客。

除此之外,作为世运会文化交流主办网点,成都银行武侯支行的党员志愿者还挨家挨户对接武侯祠商圈附近的商户、摊贩,提供贴心的“零钱包”兑换服务。她们将一个个“零钱包”递到有需要的小商户手中,方便他们随时为游客顺畅找零。
公交枢纽:主动上门零钱兑换更便捷
世运会期间,公交系统也成为游客高频使用支付场景。为保障现金支付的顺畅,特别是服务好外地游客、老年乘客和外籍人士,成都银行琴台支行的工作人员来到公交集团万家湾公交枢纽站,成都银行金河支行来到成都汽车东站客运站,开展“世运汇蓉城,支付享便捷”支付便利化专项宣传活动。
“张师傅,最近公交车遇到找零的不?有没有遇到乘客没零钱的情况?”现场,银行便利化服务团队走进公交司机的休息室和乘客候车区,和收银中心人员、公交车司机以及乘客们拉开了家常。
“哎呀,还真有!”公交师傅打开了话匣子,“尤其是世运期间,外国游客多,好多拿着大票子,找零是个问题。”乘客们也纷纷提出找零的建议,银行工作人员仔细倾听记录。
此外,支行支付便利化服务小组还主动上门为公交站内商家提供现金便捷兑换服务,提供多个“零钱包”兑换,兑换金额上千元,解决了公交枢纽现金找零需求。
出租车“零钱兑换专用通道”:“即到即兑”解找零难题
世运会期间,出租车司机成为外籍游客接触成都的第一线“向导”。如何让出租车师傅在服务时不为找零所困?成都银行有妙招——“出租车零钱兑换专用通道”。

在洗面桥网点的门口,几个画着显著“TAXI”标志的车位格外醒目。司机李师傅刚把车熟练地停进其中一个车位,网点里立刻有工作人员迎出来,并熟练地清点、配钞,很快就装好零钱的“零钱包”递到李师傅手中。
训练有素的柜员,按照“即到即兑”流程,为每位前来的出租车司机提供零钱包兑换引导工作,这样有温度的零钱“补给站”成都银行设置了16家网点;此外,成都银行12家为出租车企业提供基本账户服务的网点,还主动上门为出租车司机师傅兑换小面额人民币和“零钱包”。金融服务的温度跟着“零钱包”在大街小巷里悄然传递。
8月17日,世运盛会圆满闭幕,但成都银行服务城市、惠利民生的征程不会止步。成都银行将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以真诚微笑传递城市温度,以专业服务诠释金融担当,持续优化支付服务体验,全面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