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月的风吹开康乃馨的花瓣,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又一次悄然来临。此刻,我坐在您曾坐过的那把藤椅上,看着窗台上您最喜欢的花,怀念着您在济南度过的每一个日子。
我曾一直以为很懂母亲,突然有一天却发现,母亲并不仅仅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她还有一颗少女一样的心,喜欢美且享受赞美,人开始越来越感性,哭和笑可以在瞬间转换,状态完全像一个18岁的少女。

大家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今天我却要为女人代言,她们也包括我,一生都有一颗少女心啊。
假日回老家时,见母亲一改几年前病态的样子,面容也从原来的浮肿、灰色变得红润起来,人也越发神。我欣喜于母亲现在的状态,看上去比她60多岁的时候还要精神饱满。
母亲说,“人活明白只要一瞬间……”她曾经用一生都想不明白的事,却不知道是哪个点让她突然活明白了。活明白的她开始在生活中做减法,许多想不开的事也学会放下了。
母亲竟是如此智慧的一个人。
此时方懂,我的感性来自母亲。

小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并非母亲亲生,我那种感性及对事物超强的感知力,不属于这个家庭。
打小就高傲的我,就那么卑微地活着,从坎坷的求学路再到复杂多变的工作,我学会了放低姿态,学会了让自己低到尘埃里。这一点和曾经的母亲很相像。她曾经也是那么卑微地害怕着“老佛爷”一样的奶奶和独断专行的父亲,一生都活得谨小慎微。
想不到自己印象中的母亲也在悄悄改变着,打破我对她固有的印象。

那一日,母亲一个类似七大姑八大姨亲戚的孩子结婚,原本她可以不去参加,但她说,“不行啊,只有这种场合我才能见着多年不见的亲戚。”她执意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到市中心参加那个婚礼。
婚礼上,她那些远房的表亲们都围住她,说着各种她爱听的话:“姑,您越来越年轻了……”“姨,您比那个谁谁看着都年轻……”“您状态越来越好啊!”母亲一脸骄傲。
去之前,从不爱打扮的她也精心拾掇了一下,自己不住地说,我如果腰不弯就好了,还能像十几年前那样,想你们了就搭个顺风车去看你们。她还念叨着,她曾经想出门就出门的那种雷厉风行。
如果不是为了家庭,母亲一定会是她们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形象。母亲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人来熟”,她见着啥人都能接上话,也不怯场。我们一起去大酒店吃饭时,她一副大家闺秀的派头,招呼着客人落座、吃饭。

记得有一次她见着我的上司时,她马上伸出手和那位上司握手,并超级会寒暄地说着一些真诚的感激的话,一点儿都不突兀,让捏着一把汗的我刮目相看。
我曾告诉父亲,“是您耽误了母亲,如果给母亲一个支点,她一定可以撬动地球。”说这话时是开玩笑,但是对母亲的认知却一再被刷新。
哥哥离开的时候,母亲悲恸了很久,一度走不出来。我一直劝他,“哥哥那么孝顺,他一定希望您好好替他活着。”从那以后,她好像突然想明白了,从不看手机的她,每天会刷刷抖音,也关注一下当下的时政,人也越来越时尚起来。

母亲心灵手巧,对各种手工艺品无师自通。她编的各种手工艺品在当地人人称赞,许多人登门求教时她也倾囊相授。
偶尔和她聊起抖音直播时,她说也想试试直播她的手工艺品,但是不懂怎么直播。听她说这话时,吓我一跳,“这哪还是那个我眼里守旧、思想传统的母亲大人啊。”
“人最大的不足是不思变、不上进。”母亲的变化让我也开始思变。
母亲腰不好,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她常年坐着制作各种手工品,时间久了脊柱增生,严重变形,步行久了就无法站直。
自从思想转变以后,她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了。她问我,“我以后要少坐,再让你爹帮我多按摩,是不是腰就能好一些?”我告诉她,“少坐,多活动,一定会好起来的。”
母亲听了我的话,高兴得像个孩子,她说,“隔壁的王奶奶妒忌我比她显年轻……”

我说,“您就是比她显年轻啊。”母亲听着这话,笑得合不拢嘴。
母亲特别能共情,左邻右舍年轻的或是年老的都喜欢和她聊天,一聊聊一个下午,她也不嫌累。聊到动情处,也会陪着别人一起哭一起笑。
我越来越发现,自己超强的感知力来自母亲。
发现母亲越来越少女心,是因为她突然特别想来济南了。十几年前,母亲说再也不想来济南了,她不想坐两个多小时的车,更不想去看济南的风景,嫌人太多、太累。但是这次之后,她开始盼望着来济南,并试探性地问我:“我去济南不给你丢脸吧?”我说,“哪能啊,您这么一个年轻又见过世面的老太太,且给我长脸呢!”

她竟是一脸的憧憬。
母亲如一本书,经历世间的风雨,越来越厚重,越来越让我渴望去用心阅读。
母亲,谢谢您把最美好的年华都融入了我的春夏秋冬。未来的日子里,请让我成为您可以依靠的肩膀,或是一棵并不参天的树,为您撑起一片天空,可以让您放心去做那个“18岁”的少女,而不必再独自坚强。(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王家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