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病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会经历其困扰。小小的肾结石,发作时却可能让人痛不欲生。

哪些人更容易长肾结石?不疼的肾结石需要治疗吗?《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宋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吴文起
7个习惯相当于“培养”肾结石
一般来说,肾结石是晶体在肾脏中异常聚集而成。尿液中的钙盐、尿酸、胱氨酸等过度饱和时,会结晶成为固体,形成肾结石。
这种疾病跟饮食密切相关,以下7个习惯会提高肾结石风险。
喝水少
身体处于缺水状态,尿液会浓缩,其中本来处于溶解状态的物质可能因为过于饱和而沉淀,从而导致肾脏出现结石。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

常喝含糖饮料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肾结石的发病率与糖摄入量密切相关,糖可能通过增加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的排泄,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等权威机构建议,成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约6茶匙)以下。
磷酸盐、咖啡因等成分,也是促进钙排泄的因素。因此,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饮品也要限量。
钙摄入不足
草酸钙结石里有钙,所以有人认为吃高钙食物会导致肾结石。但多项研究显示,高钙饮食有助减少肾结石风险。
充足的钙在肠道里可以与食物中的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和在尿液中的排泄,使尿液草酸/钙的比值下降,从而降低肾结石的发生几率。
建议常吃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豆腐、豆皮等豆制品,芥菜、小白菜等绿叶菜以及坚果。但是不建议盲目补充钙剂。
草酸摄入过多
过量摄入草酸会升高人体尿液中草酸盐的浓度,增加结石的发生风险。
日常饮食中,建议选择低草酸食物,如西兰花、胡萝卜、黄瓜、番茄等,不仅草酸含量低,而且富含营养,有助保持身体健康。
烹饪时可以先拿水焯一下菠菜、苋菜等蔬菜,这样可去除大量的草酸。

维生素C过量
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有一部分会代谢成草酸,从尿液排出。正常量的维生素C不至于大幅增加草酸浓度,但如果过量补充,就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健康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100毫克。不建议长期吃泡腾片补充维生素C,会导致摄入过多的钠,这同样是肾结石的风险因素。
经常高盐饮食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摄入过多时,身体会努力排钠,同时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更容易长出肾结石。此外,高钠膳食还会降低肾脏对钙的吸收率。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以通过炒菜放点醋、柠檬汁、番茄汁等酸性调味品来减少盐的使用;少吃咸菜、腊肉、火腿、果脯蜜饯等高钠食物。
吃肉太多
红肉、海产品等高蛋白食物摄入太多,会使尿液中的钙、尿酸和草酸含量增加。研究显示,高蛋白食物摄入越多,结石直径越大,数量越多。
适量摄入蛋白质并不会引发肾结石,建议每天分别吃鱼虾、畜禽肉40~75克,蛋类40~50克。
不疼的肾结石要治吗
肾结石是否导致疼痛主要取决于结石的位置、大小、有无梗阻和继发性感染。
多数肾结石的生长起始于肾盏,起初由于结石较小不会产生不适。
不过,部分小结石容易随尿液冲刷而在肾脏内活动,一旦进入肾盂或输尿管,输尿管为了促使结石排出而剧烈蠕动,便会产生绞痛。

当结石不再移动时,疼痛便会慢慢缓解,如不及时治疗,结石导致输尿管梗阻便会造成肾积水和反复感染,会对肾功能造成很大伤害。
更多的时候,肾结石虽然没有阻塞排尿通道,却在慢慢变大,偶尔也会疼痛,但易被忽略,最终导致慢性梗阻及感染,即使不导致明显的肾积水,也会损伤肾功能。
因此,无论结石大小、所处位置、是否造成疼痛和积水,都应积极复查、接受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泌尿系结石基本都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把结石打碎取出。
一般而言,小于6毫米的结石有自行排出的可能,可用利尿或扩张输尿管的药物,促进结石排出。
经过专业医生评估,确定结石暂时不需要处理的话,建议至少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和尿液分析,观察结石位置是否变化,体积有没有增长,是否造成泌尿系统感染或梗阻等问题。
长了肾结石,注意5个生活细节
如果得了肾结石,除了避免上文中的饮食习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限制酒精摄入
最好不要饮酒,以减少酒精对尿液成分和浓度的影响,从而降低结石的风险。如果无法完全避免,饮酒前可先吃一些淀粉类食物,以减缓酒精的吸收。
不要憋尿
憋尿本身不直接导致肾结石的形成,但频繁憋尿或长期处在憋尿状态,可能会造成尿路感染,尤其是上尿路感染,慢性或反复的尿路感染会增加肾结石的发病率。

增加体育活动
建议多做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最好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尽量持续30分钟以上。
对症止痛治疗
针对肾结石引起的疼痛,可以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多饮水,配合解除痉挛药物,有利于小结石的排出。如果疼痛仍然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可遵医嘱用药止痛,进行止痛治疗。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尿常规、B超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结石的变化情况,包括大小、位置、数量等,以及是否有疼痛、尿频等症状,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本期编辑:吴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