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槟榔宾利联名活动引争议,一类致癌物为何没被禁止?

时间:2025-07-13 02:00:00

最近,湖南著名槟榔企业口味王自称旗下品牌“和成天下”与豪车企业宾利举行联名活动,推出一款联名礼盒,作为给宾利车主的礼物。对于这件很不起眼的商业合作,舆论反应激烈。

网民在社交媒体表达对口味王的厌恶,并对宾利大加嘲讽,称宾利这样的豪车品牌,竟然如此无知,向车主推荐槟榔,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暴其蠢?此事经媒体报道,宾利公司大为窘迫,急忙以“经销商擅自授权”为由,取消了与口味王的合作。

槟榔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物,长期咀嚼槟榔,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牙齿损伤,甚至诱发口腔癌。要求全面禁止槟榔销售,几乎是医学科普界一致的声音,并逐渐为公众所知。多数时间里,槟榔企业都是闷声发财,现在居然搞起品牌宣传,难怪遭到舆论阻击。其中声量最大的,就是来自医学科普界。

现实生活中,对槟榔的全面禁售一直没有推行。无论在线下商场还是电商平台,随处都能买到槟榔。国家为何长期允许槟榔生产销售,是不是“利益集团”过于强大,从而导致禁令一直没推行?这是很多人的理解。

槟榔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实不容忽视。口味王的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现有员工3万人,是湖南益阳乃至全省都颇具影响力的大企业。湖南是国内最主要的槟榔消费市场,大小槟榔企业超过1.5万家,国内其他省份还有数千家。

一纸禁令,势必造成经济震荡。大量生产企业突然倒闭,将给上游产业带来灾难。中国95%以上的槟榔产自海南,不少海南农民以槟榔为主要经济作物,他们日常收入不高,生计破产意味着重返贫困。

禁售槟榔还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南方多地民众视槟榔为中药,还有赠送和嚼槟榔的习惯。禁止企业生产,民间土法烘烤槟榔会兴起,若广为流传,将造成更大危害。大型企业为吸引消费者,摆脱负面舆论影响,长期为产品脱碱降碱,减少致癌成分槟榔碱的含量。它们还通过现代工艺对槟榔纤维软化,减少槟榔鞣质对口腔黏膜的危害。近年来,槟榔企业以此为卖点,推行所谓“健康槟榔”。在负面舆论高压的环境下,槟榔产业持续增长,全国年销售额达千亿元。

槟榔生产工艺再怎样改进,只要仍然含有槟榔碱和槟榔鞣质,咀嚼槟榔就很容易上瘾,长期咀嚼有害身体健康。由于牵涉层面甚广,影响人群众多,危害性又不够迫切,有关部门采取了“压缩市场、逐步禁止”的监管策略。

在海南产区,限制槟榔种植面积,推广替代经济作物;在生产大省湖南,停办槟榔食品生产许可;在销售端,监管部门联手槟榔产业协会,禁止制作和播放槟榔广告。在售产品需参照香烟包装,打上显著的“长期咀嚼槟榔,有害口腔健康”字样。此外,全国多地下架槟榔制品,禁止散装售卖。

槟榔是堪比烟草的高利润产业,只要市场需求仍在,监管根本挡不住槟榔销售额攀升。企业也在悄无声息突破监管。槟榔包装越做越精美,且强调安全健康,高端上档次。这次口味王与宾利合作,在舆论阻击前,宣传物料早已散发。2021年,槟榔品牌湘潭铺子赞助“吐槽大会”,也引发舆论争议。

禁又禁不得,管又管不住,市场需求广泛存在,如何应对槟榔之害?最有效的方法只能是舆论战。媒体要广泛宣传咀嚼槟榔之害,呼吁公众拒绝;广泛发布“槟榔有害口腔健康”的公益广告,警示民众。面对槟榔企业的宣传技巧,医学界应深入研究,指出所谓“降碱”槟榔仍有害健康,最好不要尝试。

近年来,槟榔企业为突破负面形象,常以年轻人为受众,大做品牌营销。例如2025年长沙草莓音乐节,口味王就是主冠名商,他们试图将槟榔和年轻时尚、酷炫潮流等搭边,打开年轻人市场。舆论要做的是谴责抵制,呼吁草莓音乐节另选赞助商,并向年轻人普及槟榔之害,而不被宣传语迷惑。

知识界和舆论界经年累月发起冲击,使“槟榔有害”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个市场才会停止增长,转向冷却。在此过程中,槟榔企业会改进技术,降低产品危害,以求生存。受消费市场萎缩的影响,许多槟榔企业关闭,从业者流失,槟农减少种植,整个产业缓慢萎缩——而不是经历剧烈的动荡。

社会生活中,类似槟榔这样对身体有害,且需求广泛的产品,还有烟草和烈酒,对它们的管制也经历了漫长时期,却始终未能禁绝。近年来,西方国家为应对肥胖和相关疾病,加强了糖制品的管控。科普界很多人也呼吁,要对糖果等征收重税,禁止对儿童销售彩色糖果。

施行禁令是否有效,这有待观察。此种应对方式,也面临政治伦理的诘难:政府是否有权以个人健康的名义,对公民生活进行细致的管制?有损健康的事情很多,多吃糖都要政府管,熬夜酗酒、饱食纵欲,这些事情是否也要插手,政府对民众生活的干预,有没有明确界限?

随着中国步入富裕社会,民众对身体健康前所未有地关注。对糖和槟榔这种有害食品的消费,将逐渐减少。在此之前,很多人迫切要求一刀切禁止。“除恶务尽”的做法,将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更好的解决方法,应是从观念深度,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让更多人加入抵制。只有这样,才能把槟榔之害减到最小。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陈兴杰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