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美关税博弈下一步

时间:2025-05-22 10:27:00

中美经贸关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其任何变动都会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初上台以来,实施了对华的高额关税政策,而我国同步出台了有力的反制措施。2025年5月12日,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并对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4月以来加征的一系列关税中仅保留剩余10%的关税,而中方亦暂停或取消了相关反制措施。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持续数月的贸易紧张局势出现缓和迹象。

这一关税协定的达成,深刻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内在矛盾性与不可持续性。尽管加征高额关税这一政策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贸易逆差,但制造业回流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因此,关税政策落地后美国国内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将愈演愈烈,并转化为价格上涨的压力。近期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宣布将大幅提价以应对关税,就反映出这一点。而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高达7.3%,增速创下近四十年来新高。同时,近期中美经贸局势的缓和也印证了全球化力量在重构国际经贸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不过也要注意到,本次关税协定并不包含所有的关税类别,且其中部分关税是暂停实施而非永久取消,中美双方仍保留了谈判的关键筹码,这或意味着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并非一蹴而就。

关税协定的达成将在短期内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从总量上来看,关税暂缓将直接降低进出口贸易成本,提升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带动部分因前期关税压力而转移的外贸订单回流。今年4月我国制造业PMI环比下滑1.5个百分点至49.0%,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更是下滑4.3个百分点至44.7%,后续“抢出口”效应将刺激外贸企业加快生产和出货节奏,进而推动国内制造业PMI等景气指标明显回升。

分行业观察,不同特征的产业将呈现差异化受益格局。其中,纺织服装、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生产周期短、库存周转快,能够最快响应政策变化,预计出口增速将率先反弹,与之相似的消费电子行业外贸订单也有望迎来改善。从地区分布来看,沿海外向型经济省份将最为受益。长三角、珠三角等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地区,其出口导向型企业将直接受惠于关税协定。这些地区的外贸回暖还将带动港口物流、跨境金融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综合来看,关税协定的积极效应不仅体现在外贸数据的短期改善,更将通过产业链传导提振市场信心。

90天过渡期过后,中美经贸关系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从特朗普上一任期的执政风格来看,其政策具有鲜明的交易性特征和不可预测性,经常根据政治需要突然调整立场。历史经验表明,2018—2019年中美贸易谈判期间,美方就曾多次在达成阶段性共识后重新加征关税,因此暂缓期结束后关税重新上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即便在关税问题上出现暂时缓和,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科技脱钩的趋势仍将持续。这种科技领域的结构性对抗,不会因为关税问题的暂时缓和而发生根本改变,美国两党在对华科技竞争问题上已形成高度共识。

近期中美关税摩擦的反复波动表明,长期以来看似相对稳定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实际上具有较大的脆弱性,既有的多边协调机制和争端解决框架正面临失效风险,传统的外需拉动型增长模式面临挑战。

5月15日,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要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需求端来看,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完善等举措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有效释放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这不仅能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更能显著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从供给端来看,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同时,还需要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各环节。这一转型过程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系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


发于2025.5.17总第118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中美关税博弈下一步

作者:李枭剑

编辑:闵杰